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诗人表达的情感就是诗人真实生活体验)
{科考背景}唐朝文宗时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内派系争斗。文宗有心改善政治,主持“特科”考试,专考言奇敢谏的人,杜牧参加了这次考试。当时有一个叫刘蔶的人,提出了朝廷的这三种危难,主考官不敢录取他,录取了杜牧。文宗想录取刘蔶他也不敢,已经有两个皇帝被宦官杀死了,他每天被宦官包围,自己生死就不保。杜牧和其他考上的人知道刘蔶没有被录取而他们被录取后,就说刘蔶没有被录取,我们也不接受录取,还说刘蔶落第,我辈皆羞。宦官痛恨刘蔶,把他贬到柳州做司户参军,后来刘蔶就死在了柳州。

{感情本质}从诗里边,可以看出杜甫的感情本质是博大深厚的,韩愈是以气势见长的,李商隐是反省内思的,而杜牧则是豪放华丽的。
杜牧的这种感情本质有渊源→①杜牧是世家名门,他的爷爷是著名学者杜佑,写过《通典》,是研究历史文物制度的书。②他的家就在首都长安附近,算是天子脚下的人。③不到二十岁就考中进士,很得意。所以他的豪放华丽的感情性格在他少年时代就形成了,他有豪放华丽的资本。此外杜牧也风流浪漫→他常常去长安的平康里这个歌妓舞女居住的地方听歌看舞,他自己在音乐歌舞方面也有特长。

{从诗作看感情本质}
一、《遣怀》
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作背景:这首诗是他将要离开扬州时写的→牛党领袖牛僧孺当年在扬州做节度使,杜牧是他的幕府的掌书记。杜牧每天晚上都出去冶游,听歌看舞,牛僧孺爱护杜牧,就偷偷派手下穿便服跟着他,怕他做出不正当的事情,是在保护他。几年后杜牧要离开幕府,牛僧孺还勉励他,说你年轻有才华是好事,可你到了别的地方工作的时候要注意行为检点些。杜牧以为牛僧孺不知道他冶游的事,就说感谢你的嘱咐,但我从来不做那些事。牛僧孺这才把手下记的一大篓字纸条取出来,上边记的全是他哪天去哪家冶游的事。杜牧很惭愧。
杜牧心理:①古代读书人认为在中央任职才是好事情,外放就是落拓江湖,杜牧也一样→他所在的地方虽然是繁华的扬州,毕竟不是首都长安,所以就是“落拓江湖”。这个用词可以看出杜牧是关心国事的,只是没有得到机会。②古代士人在政治理想不如意的时候,常常会耽溺在酒色之中,杜牧也一样→但这种酒色的沉浸对他们来说只是即兴,上升不到以生死许之的爱情高度,所以杜牧说“十年一觉扬州梦”,他是不会带上扬州所认识的歌妓舞女走的。③“赢得青楼薄幸名”是说他也认为自己很多情,且处处留情,但不会对任何一个女子专一。
后来杜牧回到长安,又去了东都洛阳做了监察御史,是国家法律的谏官。洛阳也是繁华城市,当地一个退休的司徒李姓官员生活依旧奢华,在家里举办宴会,没有请杜牧,杜牧就不请自来。到了后他连续喝了三杯酒,就挨个地瞪大眼睛看李司徒家的歌妓酒女,一边看一边问李司徒:“我听说有个女子叫紫云,是最漂亮的,不知是哪个呢?”李司徒就指给他看。杜牧一看,发现紫云果然是最漂亮的,就直接管李司徒要把紫云送给他。这些女子听了都笑了,于是杜牧当场写了下边这首诗:
二、《兵部尚书席上作》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这首诗可以看出杜牧性格狂放,且这首诗也没有什么思想可言,但他写得很风流,而不是写得很下流,且写得有气势。这与他的不卑性格有关。

杜牧擅长写七绝,其中一部分写盛衰感慨,比如下边这首。
三、《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背景:这是杜牧任湖北黄州刺史时所写的咏怀作。他的军事才能在唐代诗人中最优秀,在同时代大臣中也无人能比→对《孙子兵法》做过注解,由于党争激烈而不受重用,从未掌握重权,郁郁不得志。他在江边沙滩上捡到一支沉埋数百年的戟,写下这首诗。
2. 解释:铜雀→铜雀台里边的曹操姬妾居住的房间。东风→作者当时需要的社会客观条件。这首诗→①表面说,如果三国时东风不给周瑜一个幸运的方便,周瑜就赢不了赤壁之战,而周瑜的妻子小乔和孙策的妻子大乔就要被曹操掳去,被锁在曹操的铜雀台里,而孙吴也就亡国了。→②实际说的是历史上的成功人物的不幸与有幸: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个时势就是由有幸与不幸造成的。这个话杜牧没说,但他的意思就是这样→我杜牧缺少当年周瑜取胜的那个东风。
3. 欣赏启示:生活事业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心境的平衡过程就是个人的修行过程。如何才能做到平衡,是一件很难说得清楚的事情。
四、《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秦淮河,在南京。后庭花=玉树后庭花→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的最后一个君主——陈后主所作的曲子,他整天耽溺在享乐之中,就亡国了。
杜牧说:①在南京的秦淮河的那一片流水当中,在秋天的时候,寒冷的水面上有一层烟霭,月光笼罩着水边的岸沙,这是一种迷蒙的景色。②这样的夜晚,我把船停在河上。③岸边有很多卖唱的歌妓舞女,她们不知道亡国的痛苦,我听到她们还在唱“后庭花”的歌曲。杜牧的实际意思→如果当时的朝廷中的人都耽溺于歌舞,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赤壁》和《泊秦淮》至今流行的原因之一,是辞藻华丽,声调响亮,易于传诵。但杜牧诗的这个长处,也正是它的短处→过于显露,缺少意蕴,不够含蓄。

但杜牧也有写得含蓄的诗,就是下边这首,而且有感慨深意。
五、《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诗作背景:唐宣宗大中四年,杜牧由吏部员外郎出任湖州刺史,被外放了。
杜牧说:①我就要外放到吴兴去了,于是就登上在长安城东南角上的一个叫乐游原的高高的山坡上。我想着,现在国家既然太平没有危难,就不需要有才能的人,所以像我这样有才能的做官的人,就可以优游享乐了→这不是他的本意,是在反讽,真正意思是说他有才能却不被重用,因为被外放了。②因为悠闲,所以我就对天上那悠闲的飘来飘去的白云产生了共鸣;我的生活也很安静,所以我也欣赏那些和尚的安静生活→也是反讽,实际说我的这种悠闲却是百无聊赖——无能。③我要去湖州吴兴了,那里是长江流域,也是东南近海的地方,所以我的手里要拿着这个旌麾,我要到江海上去。④我站在乐游原上远望,看到的是唐太宗的陵墓,他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依依不舍、寂寞复杂的心情,就这样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