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区别,新疆有13个世居民族 汉族先民早已进入

新疆有13个世居民族 汉族先民早已进入

“世维会”等“疆独”势力一再造谣,说什么“中国对新疆进行殖民统治”,在新疆居住的汉族等民族是“外来民族”,在“7·5”暴力犯罪事件后这种攻击更是变本加厉.事实上,新疆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13个是世居民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家园.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已在新疆繁衍生息了两千年以上.分裂势力把汉族等民族称为“外来者”,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1.汉朝时汉人已遍布西域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祖国的西部边陲,是世界各大文明交汇之处和民族迁徙的重要通道.据马大正主编的《新疆史鉴》介绍,汉代以前及西汉时期,人们称在新疆的汉人为“秦人”,古代印度把古代中国称为“秦尼”、“支那”,这是“秦”的音转.从新疆各地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看出,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有不少内地居民来到新疆.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开始在天山以南的轮台、尉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戍边官吏、屯田士卒、商人和家属等人大批来到新疆,汉人逐步形成遍布新疆各地的大分散和各个屯田点小集中相结合的分布格局,这种格局延续到东汉和魏晋时期.

2.玄奘成为高昌汉人国王的“御弟”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祖国内地战乱频繁,中原政权对新疆的统治逐渐弱化,但汉人在新疆的存在一直持续.不少内地汉人迁居河西走廊,又辗转进入新疆,他们和魏晋屯田士卒的后裔汇集于高昌(今吐鲁番),建立以汉人为主体的高昌王国.

5世纪末,金城(今兰州)人麴嘉被拥立为高昌王,这个麴氏高昌王国存在了140多年,曾是新疆地区最强大的政权.高昌王国向中原的北魏王朝朝贡不绝,也努力保持汉文化传统.520年,麴嘉“自以边遐,不习典诰,求借五经、诸史”,并请国子助教刘为博士赴高昌,教习经典,北魏都一一应允.

唐朝初年,高僧玄奘经过新疆到印度取经,高昌国王麴文泰崇敬高僧,认玄奘为“御弟”,并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助玄奘西行.此事被写入《大唐西域记》中,再后来被《西游记》改为唐太宗李世民认玄奘为御弟,这才有了女儿国国王那一声娇滴滴的“御弟哥哥”.

3.唐朝诗人李白出生在新疆以西

唐朝时期,大批汉人通过从军、屯垦、经商、任官、移民等多种渠道,定居新疆.据苗普生、田卫疆的《新疆史纲》介绍,唐朝在汉民集中的伊州(今哈密)、西州(今吐鲁番)、庭州(今吉木萨尔)和安西四镇龟兹(今库车)、焉耆(今焉耆)、于阗(今和田)、疏勒(今喀什)都实行了与内地相同的制度.

根据唐玄宗时代的人口统计资料,伊、西、庭三州的汉人有7万多人,安西四镇的总兵员约3万人,家属又有数万人.当时全新疆的人口估计仅数十万,汉人约占1/3到1/2.唐朝汉人的聚居区甚至包括了今天吉尔吉斯境内的碎叶城,李白的父辈曾在那里经商,有观点认为李白就是在那里出生的.吉尔吉斯前总统阿卡耶夫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自豪地宣称李白是中、吉两国共同的伟人,他还感谢唐代中国守卫西域遏制阿拉伯帝国东侵,有利于吉尔吉斯人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特性.

汉人将韭菜、葱、白菜、桃子、枣、梨等原产内地的农作物带到新疆,汉人的能工巧匠则开设了规模巨大的造纸、制革、丝织作坊.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就是通过西州的汉人工匠.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乱的机会攻占河西走廊,切断了西域和中原的联系,西域仍然忠于唐朝的汉族军民仍在回纥(维吾尔族的先民)等各族的支持下,独自防卫西域长达40多年.

在长期共同生活中,西域其他古代民族中的一些人,逐渐采用中原的语言文字和习俗,变为汉人,一些西域政权的贵族也出现汉化趋势,如疏勒、龟兹王改姓白,于阗王先改姓尉迟,在摆脱吐蕃统治后又改姓唐朝的国姓李,衣着服饰也和汉人一样,采用内地通行的年号,宫殿也面向东方.在敦煌千佛洞曾发现于阗王李圣天的画像,题记为“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这里的“大朝”,就指唐朝.

4.内地人民带去汲水等技术

此后,汉人又有几次移居新疆的高潮.公元1124年,辽朝皇族耶律大石率数万契丹人和汉人西迁,建立西辽政权.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称帝,“上汉尊号曰天佑皇帝,改元延庆”.12世纪中期,西辽进行人口普查,境内契丹人和汉人总计8.4万户,约为当时新疆人口的1/3以上.此时,辽朝已统治中国北方200多年,契丹人深受中原文化熏陶,与汉人的差别已经很小.在西辽,汉文是主要的官方书面语,朝廷诏令、公文和文牒都用汉文书写.西辽把中原地区的建筑和雕塑艺术带到新疆和中亚,房屋使用瓦当和炕式取暖系统,在佛教雕塑中也体现出明显的汉地艺术特点.

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时,军队中包含了大量的女真人、契丹人和汉人.在道教全真派领袖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所著的《长春真人西游记》称,赛里木湖附近“守关者皆汉民”.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之后,为抵御西北藩王的叛乱,又征发大量汉军(原金朝统治区各族民众组成的军队)和新附军(投降元朝的南宋军队)和内地的农民、工匠到新疆,在别失八里(今伊犁)、斡端(今和田)、哈迷里(今哈密)等地屯田,并设置冶炼工场.由于元朝把当时已难以区别的契丹人、女真人和北方汉族人统称为“汉人”,因此在西辽和蒙元时期进入新疆的这些人和新附军都可以看作汉族人.阿里麻里(今霍城)的当地民众看到祖国内地人民带去的汲水技术之后,称赞“桃花石(指汉人)诸事皆巧”.在那里,“回纥与汉民杂居,其俗渐染,颇似中国(指中原地区)”.

5.乌鲁木齐建城以来一直是汉族人占多数

18世纪中期,清朝统一新疆之后,从内地调来数万以汉、回族为主的绿营军队,携带家属在天山以北长期驻防,并从事屯田生产.到19世纪初,天山北部民屯(非军人从事的屯垦)在册人口已超过20万,加上军队、军屯和商人,汉族人口超过30万,成为仅次于维吾尔族的新疆第二大民族(当时维吾尔族人口约57万).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自建城以来就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移民城市.

在乌鲁木齐,汉族和回族群众集中生活,他们在经济文化状况上和内地群众大致相同,清政府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方式也与内地相同,设立了由陕甘总督(驻兰州)和乌鲁木齐都统双重管辖的镇迪道,管理今天的乌鲁木齐、奇台、巴里坤、阜康、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等地.汉族一直是乌鲁木齐的主要民族,汉文化在乌鲁木齐也占主导地位.乌鲁木齐拥有孔庙、文庙等文化场所,在著名景区红山上和人民公园内的建筑,也多为汉文化建筑,著名学者纪晓岚曾在这里留下众多诗篇.

在新疆各民族共同抗击中亚的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和沙俄入侵的斗争中,汉族群众表现出色.迪化(乌鲁木齐)的徐学功等人组织起以汉族为主的民团,在天山深处和戈壁荒滩建立根据地,且耕且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孤军奋战近十年,粉粹了阿古柏侵占新疆全境的野心,也两次击败沙俄侵略军.

20世纪30年代,3万多名东北抗日义勇军经苏联转移到新疆时,又有大批汉族人口定居乌鲁木齐.新疆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原所长齐清顺说,维吾尔族大批涌入乌鲁木齐是1950年以后才开始的,而乌鲁木齐建筑风格的伊斯兰化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结果.

6.维吾尔族融合了汉族等其他民族

公元9世纪,维吾尔族的先民回纥(又称回鹘)人,从蒙古高原迁居新疆.在此后的数百年中,居住在新疆的汉族、藏族、羌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逐渐与回鹘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维吾尔族.汉朝、十六国时期、唐朝、西辽、元朝从祖国内地迁居新疆的大量汉族和其他民族,都没有迁回内地的记载,而是逐渐融入了维吾尔族.

同样,维吾尔族的先民,也曾大量迁徙到中原地区,逐渐融入汉族和其他民族.例如,忠于元世祖忽必烈的畏兀儿(即维吾尔)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在抵御西北叛乱诸王的战斗中阵亡,元军护送亦都护统辖下的维吾尔族群众约5万人,从吐鲁番转移到甘肃永昌定居,后来他们就在新的家园安居乐业,主要融入汉族.

因此,维吾尔族和汉族等民族是真正血浓于水的兄弟民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新疆,分裂势力把汉族等民族称为“外来者”,以此挑拨民族关系的图谋是不会得逞的.

以上就是“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区别,新疆有13个世居民族 汉族先民早已进入”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