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为何被康熙杀害(揭秘康熙杀高士奇原因)

40集历史剧《天下长河》收官了!陈湟去世,他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河防述言》。

靳辅晚年再次被皇上恢复了河道总督的职务,却终究逃不过岁月的摧残,他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黄河。

这两人的结局让观众心中意难平。

《天下长河》最后一个镜头,康熙来到河伯庙看到陈湟和靳辅的雕像,内心五味杂陈,眼睛稍泛泪光,在某种意义上康熙并没有把陈湟和靳辅当做君臣,而是相见恨晚的知己,可康熙是一国之君,容不得他有儿女情长,他只有成为孤勇者,才能稳稳当当坐拥天下。


这部剧从播出到结局,观众给出的评分一直保持在9分以上,被称为近3年来历史剧的天花板,剧中很多看点无法平铺直述讲出来,需要观众细细品味剧中人物的价值观。那么接下来结合《天下长河》这部剧的大结局,假如能看懂这三个细节,就能明白这部剧有多牛!

TOP1:于振甲的细节

康熙让于振甲当河道总督就是个错误。

于振甲代替靳辅成为新的河道总督。


他来到这的第一件事,不是第一时间投入到河道上面,而是翻修了总督府,向下人们说出自己对总督府的规划,他要养鸡、种菜,留一间房子和母亲住。

原靳辅的手下听到于振甲的一番话,扔下官帽,大喊:靳总督修河10年,到总督府不超过5次,你配坐他的位置吗?


于振甲放不下架子,让人有距离感,在乎面子工程,他和真正的“好官”相差甚远。

靳辅修河付诸真心,总是亲力亲为,能和修河劳工同吃同住,在他眼中,河道总督只是个称号,仅仅让他在修河上多了一份责任和权利,并不能成为“摆官腔、端官架”的理由。


在大结局中,于振甲强行将靳辅和陈天一修筑的减水坝拆除,导致黄河再次决堤,于振甲哭着求康熙治罪。

康熙非但没有加罪与他,而是无奈拿出陈湟的著作《河防述言》让他学习参考,继续回去修河。

而这个细节用来铺垫什么?康熙承认了陈湟的治河理念是正确的,看着于振甲哭笑不得样子,康熙无奈且后悔,无奈他已经找不到更合适修河的人,后悔的是杀了陈湟。陈湟和靳辅相继离开,再也没有人和康熙一起畅谈治河梦想,只剩他一人负重前行。

TOP2:索额图的细节

大结局时,索额图并没有死,而是继续在康熙身边就任。康熙对索额图的为人一清二楚,杀明珠,留索额图也是无奈之举。

首先是因为太子,索额图对太子的影响,远比他这个做父亲的要大得多;其次是索额图多年来在朝中积蓄的势力深厚,正值打仗时期,他不想轻举妄动,时机还未到。

剧中有这样一段,康熙对索额图说:杀鸡给猴看,鸡都着急了,猴怎么不着急?

康熙有意无意地提醒着索额图,不要用小动作来挑战自己底线。比如,康熙答应索额图让伊桑阿当河道总督。

就是为了让索额图看清楚,不是什么东西想要就能拿到,需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拿稳,伊桑阿成不了索额图在朝中得势的王牌。再比如,康熙烧了王光裕的小账本。康熙早已知晓索额图在背后搞的小动作,他用这样的方式,就是想告诉索额图要听话,不听话就要挨打,这是给他留面子。

TOP3:高士奇的细节

高士奇和康熙之间的故事,还是很好磕的。只不过,高士奇在后面和明珠在一起,引得康熙反感,他讨厌朝廷之下有小团体,高士奇踩了康熙的底线。但是皇上在最后,还是没舍得杀高士奇。康熙在遇到高士奇时很兴奋,那时候高士奇经常陪康熙读书,甚至能理性帮康熙分析朝廷之事,两人就像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对于从小出生在皇宫的康熙来说,这种感觉前所未有。

剧中,康熙要定高士奇的罪,结果下不了手,让高士奇陪他亲征。


这个细节说明,康熙还是相信高士奇的,觉得高士奇在身边会安心。

孝庄皇太后在死前说过康熙,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心软重感情,康熙在剧中流过很多次泪,他对靳辅、陈湟和高士奇有深厚的感情,看着他们的离开,痛哭在所难免,康熙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哭才显得这位皇帝更加真实,这也是为什么《天下长河》能成为今年最成功的历史剧,它让我们看到了有内涵、有深意的康熙治河故事。

以上就是“高士奇为何被康熙杀害(揭秘康熙杀高士奇原因)”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